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相关典故
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文章、讲话、访谈等,形成了独具个性的 “习式风格”。他在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同样也有精彩的典故。
1.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
我国创新能力不强,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,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,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,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,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,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,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。
—2015年10月29日,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p8.
2.改革要防“阿喀琉斯之踵”
改革,需要有敢破敢立的政治勇气。不能让结构性风险进一步积聚,成为未来经济运行中的"阿喀琉斯之踵"。
—2014年11月15日,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
3.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
我们要按照主动跟进、精心选择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,提高技术认知能力,加强独创性设计,发展独有的“杀手锏”,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偷袭。对看准的,要超前规划布局,加大投入力度,加速赶超步伐。
—2014年12月3日,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p49-50.
4.科技创新永无止境
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,我们在加速,人家也在加速,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、谁的速度更能持续。荀子说: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意思是,骏马一跃,也不会达到十步;劣马跑十天,也能跑得很远;雕刻东西,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,朽木也不会刻断;如果不停刻下去,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。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、勇于超越、找准方向、扭住不放,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,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,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。
—2014年6月9日,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p47-48.
5.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,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
有的学者研究表明,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,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,内容包括天文学、数学、地理学、动物学、解剖学、音乐,甚至包括哲学,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一百多本。是什么时候呢?学了多长时间呢?早期大概是一六七〇年至一六八二年间,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。时间不谓不早,学的不谓不多,但问题是当时虽然有人对西学感兴趣,也学了不少,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,大多是坐而论道、禁中清谈。一七〇八年,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,后用十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《皇舆全览图》,走在了世界前列。但是,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,社会上根本看不见,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。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,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。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?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,学得再多,束之高阁,只是一种猎奇,只是一种雅兴,甚至当作奇技淫巧,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。
—2014年6月9日,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p61-62.
6.千秋基业,人才为先
“盖有非常之功,必待非常之人。”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。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。尊重人才,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。“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王国克生,维周之桢;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”这是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中的话,说的是周文王尊贤礼士,贤才济济,所以国势强盛。
—2014年6月9日,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,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》p117.
典故1.阿喀琉斯之踵
传说
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,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,是他唯一的弱点。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,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,要害。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,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。寓言里说,阿喀琉斯成人后将被拉去打特洛伊人,并单刀赴会主攻特洛伊城,但他最后会死在特洛伊人的箭下。传说他的母亲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“金钟罩”,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,使其能刀枪不入。但遗憾是,因冥河水流湍急,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,乖儿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,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,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“死穴”,因此埋下祸根。长大后,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,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。关于阿喀琉斯之死,还有一个说法:在激烈的特洛伊战争中,勇力过人的阿喀琉斯单挑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,杀死他后拖尸示威。但很快,阿喀琉斯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了脚踝——地动山摇的一瞬间,英雄轰然倒地,但阿喀琉斯刚毅的目光似乎还在为早已注定的结局感到不安。后人常以“阿喀琉斯之踵”譬喻这样一个道理: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,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。
道理
这就是至今流传在欧洲的谚语“阿喀琉斯之踵”的来历。任何一个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伤,没有不死的战神,是这个神话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。
应用
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,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弟弟帕里斯,于是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致使阿喀琉斯死亡。人们心中祈求和平,想借助想象中的神明或英雄来惩戒一切破坏和平的人,不论是阿喀琉斯还是赫克托耳,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希冀,人们崇敬英雄,更热爱和平。
利德尔·哈特在《战略论》中,把战争的关键节点比作是“阿喀琉斯之踵”,认为“战略的目的,就是破坏敌人的稳定性”,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质上丧失平衡。
典故2.康熙皇舆全览图
背景
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。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,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,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,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。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,东南至台湾, 西至伊犁河,北至北海(贝加尔湖),南至崖州(今海南岛)。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、马国贤、白晋、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、索柱、白映棠、贡额、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、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。
图片来源:http://www.fj.xinhuanet.com/news/2014-03/31/c_1110029674.htm
过程
从1708年到1718年,白晋、冯秉正、雷孝思等数十名传教士带领满汉官员分赴中国各地进行测绘,白晋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先后负责测绘了北京周边、长城及附近河道的位置。1717年,康熙命白晋等人负责汇总,最终集成包括中原各省、满洲、西藏及朝鲜的全国总图,于第二年制成《皇舆全览图》和各省分图稿共32幅,并刻印成册。随白晋来华的耶稣会士雷孝思在完成康熙皇帝的使命后,将此图送回法国,辗转交到路易十四手中。法国王室地理学家根据此图做成《中国新图》,在欧洲出版。至此,欧洲人对中国地理概貌有了比较正确、完整的了解。然而,这张地图在中西两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:1840年,当英国人拿着《中国新图》顺利打开清帝国的大门时,《皇舆全览图》却被深锁于宫廷之中,无人问津。
默克尔赠习近平地图
2014年3月30日,德国总理默克尔赠习近平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。1735年,清朝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病故,乾隆皇帝继位。
图片来源:http://news.ifeng.com/mainland/special/xijinpingfangou/content-2/detail_2014_03/31/35327724_0.shtml
典故3.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
原典
文王在上,于昭于天。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
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。
亹亹文王,令闻不已。 陈锡哉周,侯文王孙子。
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凡周之士,不显亦世。
世之不显,厥犹翼翼。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
王国克生,维周之桢;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
……
释义
《文王》是《诗经·大雅》的首篇,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的道德功绩,并宣扬周朝取代殷商的“天命”。朱熹《诗集传》称:“周人追述文王之德,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,皆由于此,以戒成王。”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,作者为周公。后世多从此说。
这句诗中,思:一说为语首助词,一说为“愿”。克:能。桢:支柱、骨干。全句意思是:愿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,在这个王国降生。王国得以成长发展,他们是周朝的栋梁之臣。众多人才济济一堂,文王可以放心安宁。一千年后,汉高祖刘邦在《大风歌》中唱道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”同样渴求治国安邦的良才,堪称周公的远年知音。